质检总局蒲长城:食品加工企业中有证生产者仅三成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1日讯 (记者 李晶)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今日举办的第二届(2010)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有40多万家左右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一共有12万家。有16万、17万家是获得相关的证照,但是没有获得生产许可证。还有16万、17万家是什么证照都没有获得的。

  目前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产值和农业产值之间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三比一。我国现在有关方面统计的数字,食品加工产值和农业产值是零点八比一,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到今天,到2009年食品工业现价总产值达到5万亿,占到整个全国工业的9.1%,这说明我国食品加工发展空间还很大。

  然而,蒲长城表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监管由各地方立法来专门管理,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法律来管,什么样的制度来管,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食品生产加工的空间很大,但企业规模都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真真切切的要依靠企业加强自律,要建立质检工作的执行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大量的规模很小、数量很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还需要认真的解决好,确保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企业调整、建立诚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必须要把食品质量安全放在整个产业发展的首位,而食品安全不是管出来的,而是"造"出来的。食品产业不是一个工业产品,它是很长的产业链,食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初加工、深加工到运输、储存,一直到销售、餐饮有很长的环节。联系到"三农"的利益、产业发展、消费者安全,关乎国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全局、民族形象等。因此,生产加工环节体现诚信、严格自律,这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据介绍,近年来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质检总局和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落实企业安全责任、确保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的一些工作、制度,这些在各个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之下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蒲长城认为,作为食品生产第一责任者的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和管理上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把诚信和守法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要严格的依法依规经营,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加以解决,使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