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强化企业诚信建设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对客户履行交易时的承诺。应当说,我国大多数企业崇尚诚信,注重商德,依法经营,在增加就业、培育市场主体、营建市场正常秩序、促进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其后果极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因企业诚信缺失而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国家减少税收300多亿元;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及其身体健康;腐蚀了一大批党政干部走上了犯罪道路;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形象,影响了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
  
  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诸如此类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原因极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诚信缺失产生的内在动因。有些原本就是劣质企业,经营动机不纯,掠夺社会财富是其唯一目标,蒙骗欺诈是他们的卑劣手段。有些原本是合法经营的企业,由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加上低价格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充斥于市,企业无正常利润可得,以至亏损时,一些企业就往往选择诚信缺失的办法。再一类是只有满足服务对象的“特殊需要”(如上市公司为了圈钱要求会计事务所行业做假报表)才能接到任务,企业出于生存目的而往往违心地作假。
  
  市场规则不健全是企业诚信缺失产生的外在动因。虽然企业诚信缺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然而就某个地区、某个部门而言,它一时能刺激经济发展,带来财政收入,增加就业,这对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加上处理查办企业诚信缺失是要支付成本的,由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查处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上表现得积极性不高,以至掩盖、保护。
  
  社会对产品有特殊需求。调查表明,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一些生活消费资料因其价格低廉而颇受低收入人群的欢迎,他们明知假货,但还是去购买、去消费。另外,一些高档消费品、保健品中也不乏诚信缺失,这与一些消费者、尤其高收入者观念有关,他们往往认为:“高价无假货”。以上两种消费行为构成了诚信缺失的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
  
  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清楚各类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便于对症下药。
  
  第一,建立和强化企业自身诚信制度建设,积极打造企业诚信品牌。企业主要经营者应率先垂范,确立牢固的诚信观念且身体力行。他必须具有正确的经营目的,运用合法的竞争手段,致力于倡导、组织企业员工全力打造企业诚信品牌,维护企业形象,必须具备取之于社会、回报社会的胸襟、品质;要围绕承诺构筑企业内部诚信机制。这一机制要涵盖确保产品(服务)质量(含售前、售中、售后)、合适价格、交货或付款等条款、环节,并有严格的监督、约束、奖惩措施。
  
  第二,努力打造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具有权威性的、规范性的、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诚信体系。一是从制度创新入手,解决“猫不捉老鼠的问题”。这里重点是要通过改革解决三个问题: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机制,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司法公正、独立的问题,同时应采取措施严惩“猫鼠合流”的官员,以根治官员放纵企业诚信缺失的腐败现象。二是全社会动员,加强投入,着力构筑社会诚信体系,主要包括:大力营建社会诚信氛围,培育社会诚信意识;营造、整治企业诚信环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国际经验表明,行业协会是综合性社会公共服务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利于形成一个企业互相监督、自觉守法、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以强化综合治理;政府各执法机构,如工商、质检、税务、司法、中国人民银行等以及消费者协会等也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整合诚信资源,搞好诚信服务
  
  第三,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当前,我国之所以企业诚信缺失现象严重,除了政府和企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以外,从市场调节功能本身来查找原因的话,以下几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市场体系不完整,尤其是全国统一的、完整的市场至今尚未建立,以区域为特征的市场壁垒,严重地阻碍了资源、商品按经济规律的要求自由地流动;市场准则不完善,由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还不长,健全的、完整的市场准则还没有形成,这为虚假经营者提供了市场规则的空隙。诸如,这几年我国会展发展很快,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有关会展的游戏规则,特别是准入制度很不完善,有些还是空白,结果使不少会展中途夭折,社会影响极坏;市场信息不充分,市场信息共享资源稀缺、真实性、时效性往往很难确定,等等。上述问题解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三条:政府要强化和完善宏观调控;企业要自觉地讲诚信、重商德,夯实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加强改革力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市场经济实践,敢于发现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
  
  作者:朱林兴(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