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保障房公正很担忧 信用危机愈演愈烈

2月初,《北京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发布,北京市住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并表示北京将对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的申请人,加大惩戒和媒体曝光力度。作为国家住房政策的重要一环,保障性住房从建设到分配都被社会广泛关注。北京相关实施意见的发布,是对保障房分配的重要保障。但在全国范围,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问题应引起各地政府的足够重视,并应利用这一时机建立起公众信服的、严格的信用体系。

对保障房的分配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存在一定的疑虑并非杞人忧天。年底年初,两条关于“低保”的新闻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条是说大连某低保户,居然开雷克萨斯车、穿貂皮、用数千元手机、抽中华,但一家三口吃低保已经七八年了。另一条是一个涉嫌故意伤害的在逃人员,对其进行网上通缉过程中居然通过了低保人员名单复审,虽然相关人员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上报,但此人却依然享受着每月1488元的低保。在低保、经济适用房分配等方面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暴露出政府相关部门在认定、分配程序中存在一定的漏洞甚至是腐败行为,从而加重了公众对保障房分配能否公正的担忧。

因此,要想利用保障房分配这一契机建立起严格的信用体系,仅仅是空泛的加大惩戒和媒体曝光力度远远不够。就保障房的申报者而言,一旦发生骗购、骗租行为,即可视为其信用的完全缺失,进而丧失所有相关的权利。如贷款、医保、升职等众多方面应一概惩处。只有这样,才能对骗购、骗租行为形成真正的惩戒,才有利于建立公民严格的信用体系,才有利于降低社会的不公现象,才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为达到这一目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做好三件事。其一是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完善相关申报、核查、退出程序,将骗购、骗租行为纳入法律严厉惩处的范围,引起社会的足够认识。其二是强化对骗购、骗租行为进行惩处的宣传力度,增强相关程序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形成强大的对骗购、骗租行为进行打击威慑的社会氛围。对已经发生的骗购、骗租行为,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依法进行公正、严厉的惩处。其三是对涉及到帮助进行骗购、骗租行为的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无论是腐败行为还是渎职行为,除了要按受贿、渎职进行相应惩处外,都应视同进行了骗购、骗租行为,同样要剥夺其在贷款、医保、升职等众多方面的相关权利。在上述的在逃人员享受着低保的例证中,不但有本人签名,还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记录和居委会、街道和街道社保等部门都加盖了公章,其间必然涉及到了多位政府人员的不作为。而低保户开豪车可能涉及更腐败的内容。只有对涉及到的工作人员进行严厉惩处,才能正本清源,最大限度堵住骗购、骗租行为的漏洞。

在信用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利用保障房分配的时机,建立一套严格的信用体系,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