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现状及趋势研判

当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概况

  根据银监会统计,到2012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二季度的4564亿元和0.94%均有小幅上升。

  从商业银行的类型看

  2012年前三季度,除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下降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行在这三个季度内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上升。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类别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30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7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城市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5%,农村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8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5%,外资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2%。银行资产质量的总体分布状况符合各类银行的经营特征和我们的一般判断。

  2012年三季度末全部商业银行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如表1、表2所示。

  就具体银行而言,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兴业、光大、浦发、招商、平安、华夏、中信)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合计626.37亿元,较年初增加132.13亿元,增长26.7%。与年初相比,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有增加,其中: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增加28.95亿,增量最多;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增长71.7%,增速最快;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增加3.34亿,增长6%,最为稳定。不良率方面,三季度末,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0.64%,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7个百分点,下降最多,但不良率仍为同业最高;中信不良率与年初基本持平;其他银行不良率较年初均有上升,其中平安、浦发上升较多,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上升0.27和0.14个百分点。

  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如图1、图2所示。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

  呈现出较强的同构性。区域方面,江浙等地区成为银行信贷风险暴露比较集中的区域,据媒体报道,9月末温州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达3.27%,而在8月末时,这一指标为3%。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温州分行截至9月末的不良贷款余额27.28亿元,不良率5.42%,不良贷款增量占全行不良贷款增量的70%。行业方面,钢贸、光伏等行业的不良贷款增长迅速。根据上海银监局统计,9月末,上海地区银行业钢贸表内外授信余额1853.0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4.34亿元,不良贷款率1.31%。业务方面,多数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贸易融资产品等成为新增不良贷款的高发领域。银行间不良贷款的同构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竞争的同质性,还未形成真正差异化的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2年年初以来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既有宏观环境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不景气。201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8.1%、7.6%和7.4%,呈现出逐季下滑态势,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不少工业产品的产销量增长显著放缓,前三季度钢材产量增长5.7%,水泥增长6.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7.1%,乙烯下降2.9%,汽车增长7.3%。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减弱,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不少企业出现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回流减速、财务状况恶化、还款能力下降。

  二是金融环境较紧。为防范通胀反弹,央行自今年5月18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和6月8日下调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后,再未对上述指标行调整,而是转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全社会流动性。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分别为20%和16.5%,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全社会的流动性依然较紧,不少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一旦受外部环境变化资金紧张,即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

  三是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订单下滑。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增长严重低迷,1~10月全国出口累计金额为16709亿元,同比增长7.8%,一些行业和产品,如纺织服装等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不少企业的海外订单大幅度减少,再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效益直线下滑,沿海大量企业濒临破产,给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冲击。

  四是部分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如房地产行业,在国家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的作用下,整个市场极度低迷。1~6月,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2%,销售额下降6.5%,下半年有所反弹,但仍不景气。1~10月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销售额增长6.6%。由于销售不畅,不少开发企业资金回笼缓慢,财务压力较大。此外,光伏、造船、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在经济下行期得到极大释放,而这些行业在过去几年则吸收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当行业风险暴露后,这些信贷资金便被“套牢”。

  五是部分地区和领域受民间借贷、担保代偿等影响。在过去两年流动性过剩时,江浙等区域民间借贷盛行。民间借贷资金大都投向股市、房市,在流动性收紧后,资金链断裂,波及到大量企业。此外,一些轻资产的行业,如钢贸等,普遍采用联保互保方式获取银行信贷,部分企业在获得资金后,并非用于购货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极易引发风险,一旦出现偿债能力不足时,就迫使为其提供担保的企业代偿,从而由单个企业风险触发多个企业的成片、连环倒闭,银行损失巨大。

  六是部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近期信贷风险集中暴露后,不少商业银行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风险排查和自查自纠活动,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也集中进行了反思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风险案例背后,总存在着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如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流程不科学,风险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在操作环节的授信调查不尽职,风险分析不到位,授信审批不严格,信贷监控不及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业务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并最终引发信贷风险。

  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趋势研判

  未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趋势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经济基本面情况

  从目前情况看,宏观经济呈现出一定的企稳局面:一方面,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标从8月份站上50点后,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荣枯分水线之上,10月份全球PMI为51.3。此外,自9月份以来,BDI指数呈震荡上行趋势,11月15日达到1024点。这两个先行指标预示着全球经济有进一步向好的迹象。另一方面,10月份国内发电量增速达到6.44%,摆脱了过去6月份连续2%以内的低增长或零增长局面。目前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已经见底,而根据国际经验,银行不良率见顶往往滞后经济增速见底两个季度,如果上述关于三季度经济已经见底的预判成立,那么可以预计我国银行业不良率可能将在明年中期见顶。

  金融政策和金融环境

  如果货币当局出台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金融政策,不少企业将因此能顺利渡过难关,降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并且,银行信贷投放量增大后,作为计算不良率分母的贷款总额快速增长,也会稀释不良率指标。但由于担忧通胀压力反弹,预计货币当局近期不会出台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意图,从这一点看,银行资产质量短期内不会有显著改善,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各家银行不良率的下降依赖于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和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变化情况

  一般而言,银行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通常会有一定比例的逾期贷款的和关注类最终会转化为不良贷款。因此,考察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于预测未来不良贷款的增减有重要意义。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逾期贷款较年初增长32%,三季度不良即出现小幅回升。而三季度有4家银行公布了新增逾期贷款规模总计为106亿元,这4家银行上半年新增逾期贷款366亿元。从2008年至2011年的历史数据看,不良贷款一般在逾期贷款回升后一到两个季度出现反弹。若三季度全行业新增逾期贷款下降,预示着不良贷款的净形成率在2013年上半年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从上述分析判断看,我们认为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体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但可能在未来一到两个季度继续小幅上升,并可能在2013年中期见顶,随后逐步回落。

  提高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的相关建议

  提高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一方面要着力银行经营的外部发展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升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控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宏观层面,应多渠道入手,通过加大政府补贴,放开市场准入等方式,刺激出口,提振内需,加速投资,加快经济恢复和增长。在微观层面,降低企业税赋水平,减少行政干预,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二是逐步放松金融紧缩。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利率,减轻企业财务费用负担。

  三是深化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指资金配置效率,引导资金投向资金缺乏且更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所谓广度,指大力扶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银行或专业金融机构,促进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丰富金融产品种类。

  四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一方面,加快建设股票、债券、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放开并购、重组的限制政策,出台有效措施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市场、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方式整合劣势企业,帮助企业盘活。

  五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涉及上下游七、八十个行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大都用房房地产作抵押,要保持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六是增强银行间协调性。阻断因银行集中抽贷、收贷、催贷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加强银行信息共享,促进银行有序行动,并引导银行通过贷款救济等方式与企业共存亡。

  七是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减少政府干扰商业银行经营的现象,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真正实现银行独立决策、自主经营。

  八是提升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商业银行要正视经济下行期中暴露出来的经营管理薄弱环节,抓住机会改错纠偏,不断完善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引入先进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同时,应加强风险预判和防范,当前特别要关注经营风险从表内向表外扩散、从信贷资产向投资资产扩散、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倾向。

  ( 作者:张波 袁文胜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
来源:金融家 杂志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