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包括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我国商业信用现状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在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2.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止运用商业信用。3.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步扩大,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全球商业信用体系飞速发展,随之相对应的贸易方式也在渐渐发生转变。比如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虽未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很大损害,但也使广大以出口外销方式生存的中小型企业着实擦了把冷汗。海外需求的减少以及外商以赊销、汇票等贸易结算方式的转变都使广大中小企业感觉到在相对于以往的外贸订单,对交易风险掌控越来越让人力不从心。这些都凸显出我国商业信用制度建设缓慢,现有商业信用体制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符,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社会普遍缺少信用,为呼唤信用的回归,我国将2001年称为“诚信年”。龙永图在我国加入WTO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说“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诚信”。当前,我国在商业信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象:1.经济活动主体相互拖欠。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贷款方拖欠银行的贷款,经济活动主体偷、逃、骗税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2.随意违约,不及时兑现承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买卖双方因个人利益随意不履行合同而导致的违约时有发生。3.假冒伪劣产品众多。不法厂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侵权的范围已渗透到了生产、销售、融资、借贷、竞争等各个方面。

当今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将商业信用作为社会最重要与最基本的行为标准。在商业活动中,商业信誉和诚实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概括而言,我国产生商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商业信用通过承诺的方式加以验证,人们相互交往中的失信行为实质上是不诚实和不兑现承诺。相关法律的缺失,法律惩罚力度的偏低,致使当事人宁愿违背承诺,随意违约去追逐更大的利益。

2.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在各国经济高度信用化的今天,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信用销售规模与GDP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尚未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内需不足、外销乏力的局面。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赊销账款回收困难,形成了大量不良债务。目前,国内企业70%的账款逾期天数在90天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平均30天的水平。坏账过高,拖欠成风和整个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导致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商业信用销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发挥。

3.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商业信用观念薄弱。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商业信用体系喻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发达国家较大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评估客户的商业信用状况,一般不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另一方面也随时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避免在信用报告中出现负面信息。可见他们非常注重企业商业信用建设,视商业信用为一种企业财富,以此向外界展示企业商业资质。比较来看,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缺乏信用管理意识,信用培育不够;财务报表不能按照国际通用准则制作,不愿意向其他机构公开本公司的信用资料;在交易过程中缺乏风险评估调查,客户信用档案不健全、更新缓慢,较少使用信用管理工具。

4.商业信用信息得不到充分公开。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健康、迅速地发展,与有关的商业资信是否公开及公开的程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在一国范围内,能够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获得有关商业资信资料,有助于经济活动主体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现行的商业信息管理体制下,目前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渠道获得相关企业商业信用数据的:一是通过新闻媒介等公开渠道获得;二是通过自己调查或者委托调查获得;三是通过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获得。总体上说,我国企业商业资信数据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使商业资信判断时搜集数据成本过高。因此,造成了很多企业因不能获得对方的商业资信资料而盲目行动导致受损,而有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商业资信公开不充分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

5.商业信用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商业信用服务行业在广义上可以分为10个分支行业,即企业资信调查(企业征信)、消费者信用调查(个人征信)、财产征信、资信征信、商账追收、信用保险、保理服务、信用管理咨询、市场调查、利用电话查询票据等。世界经济巨头美国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分为消费者信用评估机构和为国家、企业以及机构信用评估机构两大类。对国家、企业以及机构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即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另一类是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机构。通过这些机构作出的信用评估,已经成为美国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我国从事信用评估、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保理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数量稀少,其中信用评估机构大多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行政中心。商业信用保理机构仅有25家,其中21家集中于天津,北京、上海、河南、浙江各一家。从行业角度看,商业信用服务机构至今尚处于自发运作状态,发展缓慢。商业信用机构发展不全面,未形成完善的商业信用体系。时至今日也还没有出现业务规模覆盖全国、行业影响力大、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导致了我国现阶段商业信用行业影响力较低,市场能动性差,未能发挥出商业信用自身的价值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商业信用建设与完善措施

1.加强行业监管。确定商业信用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依照国家职权指导并监管商业信用服务行业发展与完善。成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根据商业信用服务机构经营现状,在要求其提高行业自律性同时组建信用服务行业协会。

制定信用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质量。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有利于加强政府在商业信用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健全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交易手段从原始支付方式向信用方式过渡和实现转变;创造和规范发展市场经济的良好信用环境,不断扩大并创造市场需求,保持市场繁荣,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促进该国或地区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社会基础。

2.完善配套机制。完善商业信用配套机制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主要包括商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专业商业信用人才的培养。首先,通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完善我国商业信用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因失信而带来的成本。其次,应建立完整的商业信用体系,具体包括:建立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如征信公司与数据库;发展专业化的信用评价机构,如信用评级公司;完善深层次的信用服务机构,如保理公司。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以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为主要客户,以经营并销售信用信息与信用产品、提供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信用服务为手段,立足于社会,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为保障商业信用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大力开展专业商业信用从业人员培养。目前由于行业发展迟缓,商业信用人才非常缺乏,多数商业保理机构都是非专业人员尝试开展业务。目前,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仅12家,而且均为全日制课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保理人才的需求。今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信用管理专业的课程,丰富了行业内部从业人员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受限于没有业内人士的指导,所谓的专业培训并未走上正轨。为顺应急需的商业领域信用平台建设,我国教育机构应设置与商业信用服务行业相对接的专业,大力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巩固商业信用行业的发展基础,从而推动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加快建设的整体速度,从基础做起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为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

3.改善外部环境。改善我国商业信用外部环境,重点在于建立商业信用公开制度。我国已经建立了公民身份证管理制度和单位(法人)代码管理制度,可以在此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民社会代码和单位代码管理制度,将商业信用的有关信息纳入其中,并由专门的机关统一管理。这样就可以将有关缺乏商业信用的单位和个人的信息通过相应的途径备案乃至公布于众,让其无所遁形。可见,商业信用公开对于商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企业资信大多还处于封锁状态,个人资信更难以查实。有关工商管理、质检、劳动、金融机构、司法机关、公证等部门应联机形成一个检索平台,向社会开放有关企业和个人的资信信息,以便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竞争秩序创造公平的条件。上海已经建立了“诚信档案”制度,各商家在工商、税务等部门都留有案底,有关部门随时抽查并依据一定的标准给其打分,一旦发现有诚信缺失现象,商家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诚信档案”制度已经起到一定的效果,今后应逐步推行。

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缺乏完善的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是十分广泛和严重的。我国必须尽早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信用制度,将商业信用规范化、制度化。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曹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