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信用体系建设比较与借鉴


(1)将以往和未来可能具有的现金流量作为债务偿还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2)被评对象的债务余额及其构成;
(3)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评对象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4)在信息发布方面,除了通过出版物发布外,还充分利用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如路透社的“QUICK”,同时,也在一些主要世界金融中心设立信息中心,例如,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就在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和新德里设有5个信息中心;
(5)复数评级制度的实施:即被评级对象对某一评级结构的评级结果感到不满意,可以另行选择其他评级机构,而信用情报购买者也可以自由选择;
(6)有偿评级制度的实施:从1909年开始,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实行免费评级,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实行有偿评级。评级收入包括向投资者出售评级情报和向被评对象收取评级手续费,同时办理与信用评级有关的业务。如企业财务信息服务和信用调查,从中获益。由于所有评级机构从不公开自己的财务内容,所以人们无从了解评级机构的收支情况。
当然,美国评级机构的评级费用因不同种类的债券、发行金额以及评级的难易程度而各不相同。商业票据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的评级费用要按余额发行比例,每季度收一次。评级费用通常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不断提高。
(二)欧洲大陆的信用评级业务
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市场放松管理之前,欧洲对信用评级的需求不大。欧洲的信用评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那些希望吸引美国投资者的欧洲公司推动的。因为要吸引美国投资者,就必须按照美国投资者的要求进行信用评级。现在信用评级在欧洲的重要性已日益明显,大多数国家都决定利用信用评级作为扩展其资本市场的一种途径。在这些国家里,如果某一个机构想进入当地资本市场,那么他就必须获得信用评级,并取得相应资信等级。
1.英国的信用评级业务
在英国,有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又相对复杂的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这使得英国的市场比欧洲其他市场更有可能和更愿意接受信用评级。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英国的证券发行公司比较多的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证券,因此必须首先获得评级。政府管理当局也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积极的管理,经常认可并公布合适的信用评级机构名单,使发行者和投资者可以以此为依据。信用评级在英国的作用正越来越重要。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的公司债券发行开始活跃。以流通市场为中心,要求对公司债券进行评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一部分商业银行和债券经纪商建议由第三者对流通中公司债券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根据这一建议,1972年由保险会计师协会提出了在英国实行公司债券评级制度的具体方案。于是,保险会计师协会和证券分析协会联合成立了实行公司债券评级制度联合研究小组,并于1974年发表了“实行公司债券评级制度的第一次试行草案”。1978年发表了题为“关于普通公司债券和劣后公司债券的评级制度”的最终方案,从而在英国实现了公司债券评级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英国的“评级制度”在许多方面与美国的评级制度存在一些差异:
(1)英国的评级制度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和“公司债券信誉情况”分别孤立地进行评价,而不进行二者的综合评价。因此,在英国,通常是以每一笔债券作为一个评级单位。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发行的债券,根据其给予债权者权利的大小和偿还期限的不同,所获得的等级也可能不同。
(2)英国的评级制度排除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完全依靠客观因素进行评价。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有关评级资料,便可以近似“机械”地进行评级。
 1   2  3  4 5  6  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