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探析
摘 要: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的树立与健全,需要我们认清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的根源,采取切实的措施,在全
社会(包括
网络空间)大兴诚信之风,提倡诚信美德,加快法制
建设,提高
安全技术,最终提高消费者的诚信度。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消费者 诚信 危机
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发布或提供虚假个人信息,对企业进行恶意诽谤,单方面随意或频繁变更承诺过的
交易条件,收货不付款,恶意订购商品,偷窃他人隐私和
商业秘密,伪造
电子函件、证件、信用卡,恶意复制侵害他人信息,进行网上诈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将带来一连串的不良后果:受欺诈的企业(经营者)有可能以欺骗的方式将损失转嫁给其它消费者或有关企业;受欺骗的消费者有可能也以不诚信的手段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获得不当利益的不诚信消费者将有可能继续以失信行为来牟取暴利。网上消费者的个人诚信危机严重地扰乱了
电子商务经营秩序,给
电子商务企业和其它消费者、有时甚至自己带来不必要的
经济损失,为
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抹上了一丝黑影。
1 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的根源
1.1
社会根源:整个
社会诚信危机的大
环境 我国正处在
现代市场
经济体制的
建设之中,规章尚不健全,体制正待完善。
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影响,冲击和瓦解着人们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而新的、与
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观念仍未建立,这构成了诚信危机产生的契机。规章和体制的漏洞缺失给实施欺诈留下了空档,一些不法之徒和心存侥幸者大搞欺诈活动,且愈演愈烈,进而造成全
社会的诚信危机。于是,拖欠货款、坑蒙拐骗、出售伪劣商品、发布虚假广告、冒用他人名誉、伪造各式证件……大行其道,并使许多企业和个人从中渔利。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看到,诚实守信者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失信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1.2 思想根源:个人伦理道德的颓丧
计算机
网络的使用冲击现实的道德规范。快速传递的大量乃至泛滥的信息中混杂着许多不道德、反道德的内容,侵犯着人类的道德心理,抑制着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导致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水平下降。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实际行为中表现为急功近利、背信弃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由于
网络中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
虚拟性,致使有些消费者可以摘下
社会面具,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
社会身份,摒弃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唯利是图,以一个或多个"
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
交易和交往,以自己的意志赤裸裸地为非作歹,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视为自己技艺高超的表现,将骗取钱物作为自己网上
交易的终极目标。
1.3
经济根源:功利主义的不良推动
透过扑朔迷离的
网络社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网上发生的诚信危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
经济根源。正是由于不正当的
经济利益和
商业利润驱使人们藐视道德和法律而在
网络这个"自由时空"中为所欲为。不成熟的市场
经济把人对财富的贪欲刺激到了极点,在硬约束不健全的情况下,难免有人为财铤而走险,在物质利益与个人私欲的驱动下,大干违法乱纪、背信弃义、损人利己之事。当在同一个市场上,有人靠投机取巧、不当得利、坑蒙拐骗挣钱比诚实守信致富来得快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对此羡慕不已,不去诘责,反而追随,也采取同样的失信行为去谋取暴利。
1.4
技术根源:
电子商务的
虚拟性和不
安全性
电子商务是借助
互联网这个
技术平台而
实现的一种
商务活动,
互联网的一个最突出特征就是
虚拟性。在
互联网世界中,人们的交往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
网络的
虚拟性,给处在这种
环境中的
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提供了不诚信的温床。
电子商务活动主要通过
网络来
实现,因此,
商务活动主体之间基本上不受直面的道德舆论约束、近距离人身
安全威胁及不动产的拖累,这就为一些心怀不轨者和心存侥幸者实施欺诈行为提供了方便之门。信息
网络技术同任何其他
技术一样,其本身存在着两面性,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把人们引入了
安全陷阱。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