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错判中错觉恐慌错判中错位调整
2007年第三季度
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就是美国次级债风波。由于美国次级债
问题引起
国际金融市场极度的
心理恐慌,进而呈现市场
价格自身的错落扩大,同时
价格之间的连接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市场表现为——
价格跌宕起伏错落,
心理恐慌错乱,政策摇摆不定的不稳定状况。
虽然当前世界
经济总体趋势保持相对稳定,
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发布的最新
经济指标显示,世界
经济整体态势
基本稳定,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是主要支持,而发达国家则呈现普遍向下
调整的趋势。尤其是美国
经济受到次级债的冲击,
经济短期指标与长期趋势发生不谐调和难以判断的状况,进而导致全球
金融呈现全面的
调整,
经济悲观和市场迷失成为重要的
心理影响。
2007年第三季度
国际金融的主要状况集中在美元主线影响的
金融资产与
资源商品的全面
调整,其中包括美元汇率与美国股市
价格搭配的涨跌错落、美元汇率与欧元和日元汇率搭配的涨跌错落、美元与石油和黄金
价格的涨跌错落,进而产生美国
经济错判的市场对美元的恐慌错觉,而实际上美元
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改变;同时美国货币政策错判引起美元报价体系连接的商品
价格错位,反弹趋势超出市场预期。
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三种变化
笔者在2006年底在对2007年
国际金融趋势的预测中曾经作出
金融危机产生形式和特点变化的判断,指出未来
金融危机将以信心和
心理失控影响市场
价格和
经济基础,而2007年第三季度
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因美国次级债而引起的
金融恐慌到
价格跌宕,恰与笔者预期的信心和
心理危机连接,这场次级债连接的
金融信用危机则验证笔者预期的准确。
2007年第三季度
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美国次级债导致的
金融波动和
调整,不仅表明
经济全球化以及
金融一体化的效应,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愈加紧密相关联,市场、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攻击、相互
调整、相互炒作的关联加强,并且使
国际金融前景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期,越来越不确定,最终已经在传统
金融基础上形成新
金融的发展变化。从
国际金融宏观角度看,
国际金融市场呈现的3大新变化,既显示了资产泡沫周期和技术因素的冲击,也意味
国际金融危机生成泡沫的压力。但是目前这种泡沫在可控状态,因此只是形成一种新变化,并成为未来
金融趋势和潮流的指引,目前尚没有形成实质的
金融危机。
变化一:
价格风险已经逐渐转变为制度风险——由美国房地产市场连接次级债的
金融衍生品
信用风险,就是将
金融市场风险转化为
金融监管制度风险,是从
价格表现的风险转变为
金融信用风险,市场恐慌导致
金融机构的
信用失控。其中不仅是简单的美国货币政策的
调整,而是对于
价格把握的不可持续变为信心和
心理的伤害。而伴随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资产随短期
价格下跌的恐慌导致汇率机制的改变而加快,资产价值的担忧变为汇率制度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海湾国家开始有所脱离美元单一汇率制度,并逐渐开始注重多元化,甚至包括亚洲国家在外汇储备相对充裕中已经开始形成的外汇储备库的构架与设想。
价格变量引起的制度性改变将会引起可能更大的
信用危机。
变化二:
金融产品风险转为
资源价格风险——由于美元利率、美元汇率以及美国股市引起的美元资产价值发生了恐慌和悲观,美元主导的价值以及美国引导的
国际金融信用发生
问题;加之
资源价格本身已经在2000年上半年经历了大幅度回调的技术休整,此时的
金融信用风险避险
心理自然转为
资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特别是黄金保值与避险功能推高
价格走向739美元的28年新高。
金融风险与
资源风险连接的避险交替使得市场和政策面临更复杂和更敏感的阶段。美元特殊地位形成的报价体系惯性必将随从美元产生不稳定和恐慌的
心理,逐渐形成因
资源价格囤积的溢价导致风险上升,
资源战略应对将扩大甚至导致
金融风险转移
资源价格风险最终演变为危机。
变化三:
经济全球化转为
投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也难以摆脱地将全球各个
经济体连接得愈加紧密,
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资本流动
速度与效益使得
投资板块的关联更加密切。
价格连接收益、收益连接区域、区域连接政策使得流动性过剩形成
投资全球化的新格局。
价格博弈与收益风险竞争形成
投资全球化的溢价效应,
背景在于各国发展阶段与
背景的差别创造的空间和条件。
投资全球化的特点集中于
价格高涨与
价格收益攀比的溢价蔓延和扩大,对冲基金规模与影响是主要的平台。
上述
金融变化至今尚未影响世界
经济,虽然美国、欧洲和日本
经济原来预期的
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有所下调,但是当前世界
经济基本稳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
经济将增长3.4%,是连续第5年增长,增长率略低于2006年的4%,主要原因将是美国
经济增长下滑。2007年欧盟
经济将增长2.8%,日本
经济将增长2.3%,都高于美国的增长水平。
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仍将是东亚和南亚,其中中国和印度的
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分别为10.5%和8.5%;非洲
经济将继续以6%左右的
速度增长,拉美和西亚的增长率将略有下降,但也将接近5%。
国际金融市场变化与稳定具有
经济基础的支持和保障。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