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关注: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学术不端、制假售假等问题,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要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健全行业规范、完善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以下是发布会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近期有媒体曝光了一些像学术不端和制假售假,以及高档酒店的卫生问题,从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诚信缺失,不知道发言人您怎么看。另外,现在正在推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郭卫民:媒体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也是社会现在比较关注的问题,最近媒体有关这方面有一系列的报道。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很重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你刚才提到的学术不端、制假售假,还有酒店卫生,以及疫苗调包也就是把便宜的疫苗充当贵的疫苗等问题,都涉及诚信缺失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已经涉嫌违法犯罪。这些现象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大家对此深恶痛绝。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我们一项急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近年来,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纲要》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比如,不断完善了标准体系,形成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相当于机构的“身份证”,这张“身份证”终生跟随,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其信用记录。

已经建成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中央部门、省区市和市场机构信息披露和信息公示的互联互通。还比如开设了“信用中国”网站,我不知道记者朋友们是不是在这个网站上查询过,这个网站对公众开放,对法院“执行难”、欠税不还等严重失信行为发挥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在税务、工商、法院执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全国政协也非常关注,全国政协委员通过提交提案等方式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认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家认为要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健全行业规范,完善褒扬惩戒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绿灯。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努力,也希望媒体们一起来做好报道。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吴博峰)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了大会情况,并就有关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郭卫民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2018年,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起步之年。在这一年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交出了一份出色成绩单。全国政协在加强履职的同时,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相结合,凝聚起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共识和贯彻落实的强大动力。

记者了解到,大会于3月3日下午3时开幕,将于3月13日上午闭幕。本次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外商投资法草案;审议通过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大会期间,将安排3次大会发言、10次小组讨论、1次界别联组讨论。此外,全国政协还将安排3场记者会、3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近段时间,包括制假售假、酒店卫生、学术不端等在内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热点问题,郭卫民表示,这些问题都涉及诚信缺失,甚至有些问题已经涉嫌违法犯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已经建成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中央部门、省区市和市场机构信息披露和信息公示的互联互通。在税务、市场监管、法院执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在新闻发布会上,郭卫民还就民营经济、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等社会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的全国两会社会信用领域将会有哪些热点?

No.1 信用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营商环境。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均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上升至第46位。报告认为中国在过去一年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成效创纪录。

作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议题,营商环境优化在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均有涉及。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专门就此进行了提问。据悉3月6日还将举行“政协委员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会。另外可以预计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营商环境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提及。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基础和抓手,如何借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也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No.2 联合奖惩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联合奖惩机制实施成效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60多个部门签署51个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推出100多项联合奖惩措施,出台26个领域的红黑名单管理办法。

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关于解决“执行难”的相关情况备受关注。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通过信用联合惩戒助力解决“执行难”,预计也将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No.3 失信专项治理

去年8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中央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人们对社会诚信缺失深恶痛绝,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如何建立失信专项治理长效机制预计将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No.4 政务诚信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及政务公开、打通信息孤岛以及信守承诺等与信用相关内容。预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仍将就政府信守承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作出部署。

No.5 信用监管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推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开放数据,并与政府审批服务、监管处罚等工作有效衔接。

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息公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及事后信用联合奖惩的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是实现“信用管终身”的主要路径,预计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也将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No.6 信用立法

去年,信用立法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第十五条规定,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章第26条第四款规定,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立法规划显示,社会信用方面的立法项目,属于第三类项目,因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陕西、湖北、上海、河北、浙江5个省市已出台信用建设地方性法规。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信用立法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预计这一主题也将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No.7 信用惠民便企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推动信用惠民便企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启动“守信激励创新行动”,公布包括“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批”、“信易游”等在内的“信易+”项目,建立守信激励创新产品与服务合作机制,授予杭州市、厦门市等30个城市守信激励创新奖,不断创新拓展信用激励应用场景,召开全国信用惠民便企现场交流会。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预计代表委员们预计将围绕信用惠民便企建言献策,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No.8 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失信主体退出惩戒措施的制度保障。然而,如何退出失信的“黑名单”,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

规范信用修复,为信用改善者提供“退路”,既是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失信惩戒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结合实际建立有利于失信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信用修复与纠正失信行为、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培训相结合。预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将针对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建言献策。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3月6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应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形成全社会守信重诺的氛围。两会代表委员也纷纷针对这一领域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现在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和信用打交道,离不开信用。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很难平稳有序发展。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需要加快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张勇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2014年就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纲要》中明确了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的有关要求。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共有47个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在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以及标准体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同时在联合激励、联合惩戒方面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张勇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下一步要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二是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三是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获得激励;四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会场外,信用建设也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郑杰表示,当前国家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三证合一”等措施,初步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格局,但在管理上仍无法满足国家治理、市场发展的切实需求。制定社会信用法将有利于在法律层面规范社会信用信息范围,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分类监管的顶层设计,进一步规范征信活动,进一步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共通。


来源:人民网、中国消费者报、搜狐网、新华信用, 中国企业诚信网综合报道